范建邦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FAN Kin-pong, James 
按立/轉職年份:
2000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聖樂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門徒〉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及以馬忤斯之旅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弗4:2-3) 
喜愛之金句: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見證或分享:
我喜愛《詩篇》23篇,因為詩人所描述的景況亦述說了我的際遇,詩人所舒發的情懷亦表達出我的心境,詩人所立的誓願亦道出了我的心願。現藉重新填詞,以表心志。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得享平安。祂賜我出生於牧師家庭,使我從小在主愛中成長。祂呼召我走上事奉道路,為主的名牧養祂的群羊。我雖被兇惡的狼狗嘶咬,也沒有喪命,因為祂大施憐憫,祂寬恕,祂拯救,賜我新生。在眾多挑戰面前,祂加添我信心力量,祂的真道使我剛強壯膽,使我的靈命更新。我永永遠遠都要盡心事奉上帝,我且要竭力服務社群,直到主再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2024年10月20日 
領受呼召.忠心事主 
靈降臨後第廿二主日 
第42期 

相信大家對「呼召」這個詞都會很熟悉,但又會覺得好遙遠。因為我們通常認為「呼召」是對傳道人而言,並且要求傳道人在領受呼召後要忠心事主,所以與我無關。然而,今主日的三段經文,卻提醒我們,要從三方面重新理解「呼召」與我們信仰生命的關係。
一.因所蒙恩言心意得更新
大家都知道,約伯不但經歷家破人亡,以及毒瘡纏身的苦痛,還要被好朋友質疑他的信仰是否純正。約伯在苦難和疑慮中求問上帝:「願全能者回答我!願那與我爭訟的寫下狀詞!」(伯31:35) 面對約伯的呼求,上帝沒有直接給予約伯答案,反而藉着大自然一切受造物在面對災難時所展示的頑強生命力(詳情請參閱《伯》38-41章),啟發約伯用聰明智慧去思考人生,積極面對苦難。約伯因所蒙的恩言心意得着更新,他不再因所遭受的苦難而感到迷惘,轉而專注上帝的大能,最後約伯作出信仰上最強的回應:「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42:5) 正是因為約伯的信仰由風聞上帝到專注上帝的轉變,使他得着戰勝苦難的秘訣,得着生命更新的動力。
二.因所蒙召命作眾人僕人
無論在任何時期,金錢、名利和權位,往往都是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標,耶穌的門徒也沒有例外,甚至明目張膽地向耶穌提出要坐高位的要求。耶穌卻借此機會教導他們:「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要作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4-45)耶穌本有上帝的形象,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到處為窮苦百姓醫病趕鬼,成為「君尊義僕」的榜樣。我們既蒙召成為基督的門徒,我們的信仰生命也要與我們所蒙的召命相稱,要效法耶穌,以心敬愛上帝,以手服務人群。
三.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服
《希伯來書》的作者指出:基督雖身為上帝的兒子,卻蒙選召作大祭司,以他的生命為世人作了贖罪祭,更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服。基督曾俯伏在客西馬尼園大聲哀哭,流淚禱告說:「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須我喝,就願你的旨意成全。」(太26:42)耶穌知道自己即將要走上被釘十字架的苦路,面對的是被鞭打、受羞辱,但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存心順服,以至於死,用生命成全上帝拯救罪人的計劃。
各位弟兄姊妹,今天我們蒙召成為上帝的兒女,蒙恩成為基督的門徒,盼望我們都能夠專注上帝的話語,使我們的心意更新變化,甘願作眾人的僕人,因所受的苦難學習順服,在日常生活中「領受召命,忠心事主」。


2023年04月2日 
「主要用牠」 
棕樹主日 
第14期 

眾所週知,「彼此相愛」是基督教會的其中一個使命,也是基督徒的特質。可惜的是,由於受到世俗社會上權勢地位、利益及物質的影響,彼此相愛或多或少已經變質,甚至我們都不知道「起初的愛心何處失落」。
本會第二季的季題「以愛為先」,正是再一次提醒我們:上帝就是愛,教會中若缺乏了愛就不能作甚麼,不但基督徒失去見證,甚至使教會蒙羞。「彼此相愛」不是一個宣傳口號,而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
今日是教會傳統的「棕樹主日」,耶穌藉着一匹小驢駒,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就是主所愛的是甚麼樣的人,這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信徒的要求。
1.主所愛的是謙卑之人
耶穌在生的時候,羅馬帝國仍然是屬於奴隸制社會,當時的階級觀念很嚴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十分薄弱疏離,為權力爭鬥,你虞我詐的事常有發生。耶穌知道門徒曾為名利而爭鬥,就對他們說:「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要作眾人的用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4-45)耶穌正是向奴隷制社會發出挑戰:「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用人」。由此可見,耶穌所愛和重用的,就是那些甘願俯就卑微和服侍別人的人。
2.主所愛的是弱小之人
無論是體型或能力,驢都比馬匹弱小,何況聖經的作者特別強調,這是一隻從來沒有人騎過的驢駒,就更加顯得弱小。為甚麼耶穌不選用強壯的高頭大馬呢?這也顯示耶穌要打破舊的傳統觀念。因為,社會傳統觀念往往是以「成敗論英雄」的標準去評價一個人,一間公司,或是一間教會。但耶穌不像世人那樣只喜愛聽吹捧的話,重用那些「趨炎附勢」的人,耶穌卻是喜愛像小朋友那樣看似弱小,卻是持有單純信靠上主,並且能夠在小事上忠心的人。
3.主所愛的是順服之人
在耶穌吩咐門徒去找尋驢駒的過程中,牽涉到兩類人。第一類人就是被差派去找驢的門徒。若你是其中的門徒,你會不會去呢?可能我們不少人都不會去,因怕被人拒絕。但這兩個門徒憑着他們信靠耶穌的心,完全順服主的吩咐將驢駒牽來了。第二類人就是驢駒的主人,你會讓一個陌生人開走你的私家車嗎?但驢駒的主人卻順服耶穌的吩咐,毫無懸念地讓門徒牽走驢駒了。
講起順服的信心,耶穌更是給我們樹立更美好的榜樣。耶穌知道他將要走的是一條苦路,飲的是一個苦杯。雖然耶穌原本都很想天父挪走這苦杯,但是耶穌卻願意順服天父的旨意,為救贖世人的罪孽而捨棄自己的生命。
各位弟兄姊妹,在今天這個追求強權的世代,以及崇尚個人主義的社會,雖然我們看似一隻弱小的驢駒,但是,如果我們願意謙卑放下自我,凡事以愛為先,並且甘心樂意順服主的旨意,就能夠成為主耶穌所喜愛和使用的人。


2021年07月18日 
「當記念造你的主」 
敬老主日 
第29期 

中國文化歷來都非常注重「敬老」。首先是我們對敬老的態度。俗語有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意思是提醒年青人要尊敬家中的老人,因為他們的人生經驗可以成為後人的至寶。其次是對敬老的政策,無論是政府發放「生果金」、「高齡津貼」及提供乘車優惠,還有不少慈善團體開辦「老人院」等,都為了讓長者「老有所依」,並能享受安穩的晚年生活。
其實,早在數千年前,以色列人中有一位智者,就曾經生動向我們描述長者身體機能如何發生變化,記載在《傳道書》12章1-8節。作者在這裏是以一些自然景象來比喻長者的身體狀況,有助我們了解老友記的身體特徵及心理狀態。更重要的是經文一開始就指出基督教人生觀最重要的兩點:
(1) 無論我們處於人生哪個階段,上帝都是我們生命之主
無論我們處於天真無邪的「荳蔻年華」,或是正值青春少艾的「雙十年華」,還是到了「古稀之年」,上帝都是我們生命之主,都是我們的牧者,祂沒有撇下我們,相反,祂卻是用杖和竿來保護我們,引領我們,使我們一生一世都有恩惠慈愛隨着我們,並賜我們福杯滿溢﹗
(2) 要把握時機尋求造我們的主
一般來說,長者在年紀老邁時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消極的:唉﹗人又老錢又無,加上經常周身病痛,很容易就會意志消沉,只在等死。可以說,在社會上有這些心態的長者實在不少,
另一種心態卻是積極的:無論人生有多長或短,我們都要把握時機,多學點東西,要為主多做點事,正如聖經所說:「你趁着年輕、衰老的日子尚未來到,就當記念造你的主。」(傳12:1)意思就是要我們把握時機,紀念造我們的主。「紀念」也可譯作「尋求」。《以賽亞書》55:6這樣說:「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
本會近年推動「金齡事工」,主要是給一些退休人士提供機會,讓他們在人生另一個階段仍然努力尋求上帝,跟隨主耶穌的腳蹤而行,我們就能夠在聖靈的引領下,不但自己享受優閑生活,並要去傳揚福音。這樣,我們的生命就會活得更豐盛,並能得到家人和社會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