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四年八月的《呼聲》雜誌刊登過一篇名為「復和──寬恕的能力」的文章,作者講述一位曾在受戰火蹂躪的伊斯蘭國家當醫護人員,並參與當地核心重建工作的人士指出,如果這個國家的人不懂得寬恕,國家就不會有將來。對伊斯蘭國家的人來說,原本應充滿希望的將來,卻因過去受到限制,而寬恕過去就是重建將來的關鍵。
生命中有受傷和痛苦是人類共有的實況,問題視乎人怎樣理解和面對。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對周遭世界的認識是透過個人內在的理解。譬如當一個人被批評時,他可以理解這些批評是善意的提點,能夠幫助他去改善個人的弱點,提昇生命質素,內心便會衍生感激的情緒;但若認為是惡意挑剔,他會自然視之為人身攻擊,心中產生反感,並感到受傷害。同樣地,不論是人與人之間,或是國與國之間,當一方理解對方的動機為惡意時,內裡便會充滿受傷和仇恨的情緒;若從另一角度去理解的話,便會有不同的想法,能對人有多一點體諒,明白這是對方的限制和軟弱,不去計較,並可以去饒恕。
當然,饒恕並不能一蹴即就,傷害越深,癒合的過程便越長,而饒恕所需要的時間亦較久。對於基督徒來說,甚麼是我們饒恕的動力呢?當然是耶穌基督的愛!祂從沒計較我們的過犯,沒數算我們多少次令祂傷心失望,祂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施行赦免,饒恕我們的軟弱,使我們能與祂重新和好。同樣,我們要跟隨耶穌基督的榜樣,以愛克勝傷害和仇恨,學習饒恕的功課。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說:「人類必須動員一切最好的力量,使愛克服仇恨,和平克勝戰爭,真理戰勝謊言,寬恕勝過報復。」「只有寬恕能平息報復的火,並能使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胸懷開放於真實而持久的修和。」
饒恕看似軟弱,卻可以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能使人得長久益處。為何不去饒恕!
少年時常在團契裡唱一首詩歌,歌詞是這樣的:「使我的生命,像美妙詩歌,時常發出十字架寶貴信息;救主我願意,像美妙詩歌,常發妙音不論日子順或逆……」短短幾句歌詞,帶出一個重要信息──用自己的生命來表達信仰,見證基督。在聖經中,我們也可讀到使徒保羅以自己的生活見證、行事為人,靠賴聖靈的力量,傳揚福音,使外邦人信主:
「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 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 人順服;……。」(羅馬書15:18)
「言語」(word)是指口頭的宣講和教導,也包括文字的宣講和教導;而「作為」(deed)乃指保羅所做的和所忍受的一切。「神蹟」(sign)是一種徵兆,表示有上帝的同在或含有屬靈真理;而「奇事」則指一些使人驚奇、詫異、難忘的事情,這是上帝能力彰顯所帶來的後果。總括來說,意思是指保羅用言語和作為(行動)來履行傳福音的使命,他的事奉是由神蹟奇事伴隨著,並且靠著聖靈的能力來完成。
作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與保羅一同承擔傳福音的使命。保羅靠聖靈的能力,藉生活見證、行事為人,傳揚與人生命攸關的好信息,我們又如何呢!要讓人認識基督,單單講述教義理論不會有很大效果。我們必須有口頭的表述,同時透過行為表現,以愛服事他人,加上生命的各種經歷,見證耶穌基督在我們的生命所帶來的改變大能。若非如此,我們難以說服未認識福音的人成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要在生活上經歷基督的改變大能,我們必須認真地與主同行每一天。試想想你現在的生活,你每天有多少時間與主親近,以能貼近祂的心意?你願意付上多少時間研讀主話,以明白祂的道?你在面對生活各樣壓力和困難時,信仰發揮怎樣的作用?你對主耶穌有否存著時刻信靠的心?你經歷主的愛有多深,能否隨時與人分享?當我們在生活上越親近主,就有越多的信仰經歷與人分享。
傳福音不是說服人相信一個宗教,乃是將人帶到耶穌面前,讓人認識基督並與祂有生命上的結連。作為一個傳福音的使者,我們要以個人的生命經歷進行「信仰分享」,使人能經歷在主耶穌身上所體驗的新生命。願主賜恩予我們,使我們能以生命作見證,成為一個使人蒙福的信仰分享大使。
日前經過一條小路,路旁有棵大樹,樹幹粗壯,枝葉茂密,沒有甚麼特別,卻能使我停下腳步「欣賞」了好一會兒。把我吸引的,是它平凡的根部;樹根外露在泥土以上,緊緊地抓住小斜坡,從上而下向四方八面伸展,延至行人路旁。大樹可以堅固地站立路旁,為來往行人遮蔭,必定是經過多番努力;樹根若沒有衝破堅硬的泥土不斷生長,怎可以平穩地支撐整個樹身呢!
看著大樹的根部,頓時想到我們的信仰,腦海裡浮現「向下扎根、向上結果」這句話,繼而想起「真理內心種」這首詩歌。詩歌的歌詞是這樣:「聽從,天天跟主腳蹤;包容,愛心要互傳送;盡忠,努力進取追求;真理在內心種。向下紮根像那萬古松,抓緊深土是盆植所相同;向上結果未畏受傷痛,多少犧牲亦無言地納貢。」詩歌裡充滿動感,表達出一個積極的基督徒如何在信仰上努力成長,讓上帝的真道穩固地根植心裡。扎根必須付出努力和代價,否則不可能有成果。很多弟兄姊妹渴望信仰生命有所成長,但又不願意擺上時間和精神,自然便很難結出成熟的果實。
今天是主日學主日,目的是提醒我們關心教會的主日學事工;但更重要的是要指出主日學對我們信仰上的成長有著重要幫助。最初創辦主日學的人,是英國的雷克斯,他看到大多數信徒缺乏聖經知識,而教堂附近的青年及兒童亦沒有機會讀聖經,於是在一七八○年創辦了主日學。起初主日學的規模很小,後來得到報界人士熱烈贊助,並予鼓吹及宣傳,各地教會紛紛響應開辦主日學。英國教會十分重視主日學,認為信徒注重讀經時,教會才能得到真正復興,同時社會也隨之有良好改變。今天我們的教會同樣重視主日學,我們深信當弟兄姊妹願意付上時間和心志,透過參加不同的主日學課程,便會對真理有更深認識,信仰根基也更加穩固。當我們能向下扎根,向上結果,自然便能將所領受的真理活現出來,帶來個人生命的更新和教會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