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快樂的日子!有一首泰澤詩歌《Jubelt und freut euch》將基督復活帶來的極大喜樂頌唱出來:「我們愉快喜樂於主內,上主作了偉大奇事,不再顫驚,應當歡欣,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因上主藉基督成就的偉大救恩,我們的心從此不再懼怕,每一天我們都歡樂地慶祝耶穌基督的復活!
當日彼得到哥尼流的家傳講福音,他指出耶穌的復活證明了他是上帝所立定的基督,他更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審判者(使徒行傳10:42)。因此,雖然罪惡仍然猖獗,相信耶穌基督的人也會受痛苦的煎熬,但是一切都在改變中。哥林多前書提醒我們「基督已經從死人中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哥林多前書15:20)所以,我們相信的不單是基督已經復活,將來我們亦都會復活;基督是初熟的果子,相信他的人必跟隨他從死亡進入永生(哥林多前書15:25-26)。
保羅又說:「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比所有的人更可憐了。」(哥林多前書15:19)哈利路亞!基督復活的信仰使我們能超越今生可見的結局,將來的審判讓我們知道仁愛與公義終必得勝。當日耶穌被釘十字架,世人以為耶穌已被剪除;掌權者認為死亡除滅了耶穌,也終結了耶穌的影響力;耶穌的門徒亦哀嘆救贖以色列民的盼望已化為泡影,可是第三天上帝卻使耶穌從死人中復活。原來死亡絕不能將上帝的兒子拘禁,上帝的權能已將死亡的痛苦解除(使徒行傳2:24)。因此,短暫的磨難豈可決定我們的生死,朝夕的得失怎能使我們後退,艱難的重擔豈能磨滅我們跟隨基督的心志?就算洪水將世界淹沒,或災難使整個地球變成廢墟,如同在寒冬中的種子將會發芽生長,復活的盼望使我們確信屬於上帝的仁愛與公義將會再臨!
此刻,世界急劇地轉變,天災與人禍不斷地發生,強權霸凌使我們恐懼喪膽,窘迫無助令我們容易灰心。但耶穌基督的復活已將十字架的道路逆轉成為重獲新生的道路,在復活榮光的照耀中,不論光明或黑暗的境況,上帝的旨意都必成就。今後屬於上帝的人將繼續在真理中前行;每一個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快樂地歡唱:「在主內常懷感謝的心,在主內我心喜悅。信賴他就不用害怕,在他內歡欣他將來臨,在他內歡欣他將來臨。」(泰澤詩歌《In the Lord》)
「他(雅各)夜間起來……過了雅博渡口……有一個人來和他摔跤,直到黎明。」(創世記32:22-24)
雅博渡口,心靈的角力出現
雅各一生都與人角力。在母腹中他與同是雙胞胎的以掃爭鬥。出生時,以掃先出來,雅各的手就抓住以掃的腳跟隨後出來(創世記25:25-26)。雅各不是長子,但他一直都以計謀爭取成為長子,包括長子的名分及長子的祝福。只是他巧計的欺騙為他帶來以掃的追殺及拉班兒子們的怨恨。最後他只好回家,但回家意味着他要再次面對他的宿敵以掃。
雅博河,是約但河以東主要的支流。雅各在這裏讓他的妻小及財物先渡河,他自己單獨留在渡口。夜深了,他在渡口徘徊。自從二十年前他離別父母親,他的人生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變化,從孤身一人出走,到擁有成群的牛、驢、羊、奴僕、婢女;從只用他的一根杖過約旦河,此刻卻成了兩隊的人群和眾多的牲畜大隊。(創世記32:4-5, 10)河的對岸有他的哥哥以掃率領着四百人,正迎着他而來。明天他必須面對以掃。他懼怕、擔憂、焦慮嗎?他已沒有克勝的方法!他內心忐忑、思緒雜亂、愧疚悔恨……他已到了無法承受的斷裂點!
此時,「有一個人來和他摔跤(或角力)」。雅各叫這個進行角力的地方「毗努伊勒」,意思是「他面對面見了上帝,他的性命仍得保全。」(創世記32:30)原來和雅各角力的是上帝。角力的結果是雅各得了一個新的名字:「以色列」,「因為他與上帝和人較力,都得勝了。」(創世記32:28)但同時,雅各的大腿瘸了。
上帝的臉光中,我們更新、轉化
「毗努伊勒」在原文的意思是「上帝的臉」。在這裏,雅各的心靈被觸碰,生命被更新。雅各讓我們看見「天然的人」(natural man)如何用盡計謀及手段去達成夢想,在不斷地爭取的過程中亦被錯待、被計算,甚至被追殺。但上帝沒有讓人在血氣中虛度一生。在伯特利,上帝在夢中向逃往哈蘭的雅各顯現(創世記28章);在瑪哈念,當雅各逃離拉班後,上帝讓雅各遇見他的使者(雅各說他們是上帝的軍營)(創世記32章);最後在毗努伊勒,上帝面對面的與雅各相遇。
雅各的故事是每個人的故事。上帝不斷地介入我們的人生,直到我們在己力盡頭之處看見他的臉,才醒悟過來。天然的人被折服,那更新的人出現,同時屬於上帝的新的子民亦誕生!人生路上我們兜兜轉轉,環境際遇浮浮沉沉。不要害怕,讓絕境使我們更迫切地踏上返回上帝身邊的回家道路。真正角力的地方是心靈深處,在那裏我們天然的人將在上帝的臉光中更新、轉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類陷於彼此爭鬥、互相殘殺的光景。有見及此,一位長老會的牧師克爾(Shadyside Presbyterian Church,Rev. Dr. Hugh Thomson Kerr)於1933年呼籲世上的基督教會,透過在同一主日舉行聖餐來提醒各族各方的基督徒,基督以己身拆毀了人間隔絕的牆,終止了冤仇。因此,我們同領聖餐,渴求能實踐在基督裏的分享、結連與接納。這是普世聖餐主日的由來。
今天,我們舉行第八十二屆的普世聖餐主日。願我們也帶着同樣的覺醒來領受聖餐。「慈悲的主,我們來到你的聖桌前,不敢靠自己的義,惟靠你的恩,我們就是拾取聖桌下的零碎,也是不配……」(謙恭近主禱文)這是我們領受聖餐時常常誦讀的禱文。事實上,每一個來到聖餐桌前的人都是罪人,都深被自身罪孽所傷。此刻,我們的世界變得肢離破碎,甚至善也變得模糊難辨。我們身處的世代充滿着各種困苦,肆虐全球的疫情、生態破壞、種族衝突、信仰對立、戰爭四起……,我們怎能不痛悔?惟靠着主的憐憫,我們雖然站在被罪惡撕成碎片的土地上,卻看見基督為我們設立的聖桌,邀請謙卑的心靈同來領受他的聖體與寶血。
聖經鄭重地提醒我們:「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為要領許多兒子進入榮耀,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而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因那使人成聖的,和那些得以成聖的,都是出於一。」﹙希伯來書2:10-11上﹚萬有之主耶穌,他為救贖我們而受苦;因此在受苦中,耶穌就是我們共同的拯救。「一具斷骨的身體」﹙A Body of Broken Bones﹚是多瑪斯.牟頓﹙Thomas Merton﹚用來形容身處於困苦世代中的教會。他說:「只要我們在地球上,將我們團結在一起的愛就會因我們彼此的接觸而帶給我們痛苦,因為這種愛將身體裏折斷了的骨骼再次駁回。」﹙註﹚明天如何,我們難以預計。也許,困苦的境況依然,艱難的日子繼續,但信靠耶穌的人仍舊圍繞著着救恩的聖桌,讓耶穌的愛來縫補土地的裂縫,醫治生命的創痛。
﹙註﹚As long as we are on earth, the love that unites us will bring us suffering by our very contact with one another, because this love is the resetting of a Body of Broken Bones. (Merton – New Seeds of Contemplation – page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