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娟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POON Yuk-kuen, May 
按立/轉職年份:
1994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門徒〉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家庭牧養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啟發統籌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4:6下) 
喜愛之金句: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彀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見證或分享:
今日能在上帝和眾弟兄姊妹面前被按立,接受牧師的職分,實在感到非常榮幸和有說不完的感謝。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2010年07月11日 
凝聚力量,為主發光 
青少年主日 
第28期 

青少年工作一直以來均是本會的事工重點,但因多年前宣教牧養部改組,取消了青少年工作專責職位,而我們的青少年工作觀念、方向、模式和方法仍是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方式。在這牧養工作上繼續因循是容易的,但變革卻需要很大的魄力、遠見、決心和勇氣。本會深悉廿一世紀對青少年人和青少年工作者,帶來更新的要求和嚴峻的挑戰。面對複雜的家庭問題、難以承受的學業和工作壓力、性開放與色情物品的泛濫、資訊科技的失控、文化道德的迷亂、鼓吹功利、重物質、誘發情慾的社會環境,往往叫青少年迷失,忽略了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和意義,找不到滿足心靈的途徑。

故此,宣教牧養部在過去一年,積極協助各堂所發展青少年事工,如舉辦聯合「組長訓練」,凝聚及培訓裝備本會青少年成為未來教會優秀的接班人。感謝主,能完成全部課堂,准予畢業,並獲頒發證書之首屆「組長訓練」有二百三十五人,他們並一同參與本會首次聚集各堂所約二千位青少年舉行的大型暑期營會。透過「生命交流」和「服侍」,讓青少年從中認識自己及認識上帝,並學習愛和施予。這個營會是一班青少年愛心和信心奉獻的活祭,他們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動員超過三百多位年青人,用無以量計的人力、物力、禱告、血汗、淚水、時間、情感、勇氣、服侍和犧牲的精神來籌辦,目的就是要讓所有參加的青少年,體會生命是充滿繽紛色彩和寶貴價值!因為我們相信:
一.年青人的生命值得投放資源去培育和拓展;
二.年青人的成長要透過「愛的經驗」、「分享」及「服侍」;以及
三.成長需要「同路人」。

所以這營會,不單造就昔日的組員成為今天的導師,更是建立我們教會的領袖!我們希望藉此機會,讓整個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的青少年被主興起,成為愛主愛人的基督徒!盼望本會弟兄姊妹都一同支持,透過禱告、關心,鼓勵和金錢奉獻,一同參與建立我們教會未來的接捧人。


2010年01月10日 
受託的真義 
受託主日 
第2期 

何謂「受託」?「受託」就是指每一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一個管家。凡是恩賜皆由上帝而來,應按上帝的旨意使用它們。受託就是「信仰的實踐」也就是「結出悔改的果子,與悔改的心相稱。」(太三8)

「受託」既是信仰的具體表現,它的根基乃在於系統神學──也就是聖經。如果撇開聖經的根基不談。「受託」就成了空穴來風,沒有存在的意義。究竟「受託」的神學基礎包括甚麼?大致可以從三方面來看:
(一)創造
「受託」,由字面來看,有發動者與接受者兩方,究竟是「受誰之託」與「誰受所託」呢?從創造觀點看,創造的是上帝,被創造的是人。創一至二章,「上帝說要有……,就有……,上帝看着是好的。」又「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還有詩廿四1、詩一百3、詩八6-8……都說明人的地位是介於上帝與萬物之間!在上帝方面,人要忠心的服事祂,因為祂是主宰;在萬物方面,人要管理,使用它們,因為這是上帝賜的責任與恩惠。為了善加管理,運用這世界的一切,我們必須付出上帝賜的時間,智慧,金錢等,使上帝的名更得榮耀,使週遭的人更得造就,使我們更得上帝的喜悅。
(二)救贖
由於人的犯罪,人便失去了起初的地位及與上帝親密的關係。上帝便藉着「救贖」使我們有機會重新歸向祂,屬於祂,於是「受託」有了更深入的意義。(彼前二24、羅五6-8、林後五14-15、林前六19-20、羅十四8、加二20) 我們之所以接受上帝的託付,把一生的年日和一切天賦,金錢擺上為祂使用,因為上帝創造我們於先,又付上代價救贖我們於後,我們是祂的人,理應這樣擺上。由於耶穌的寶血,我們得與上帝重新和好,得着兒女的心領受上帝的託付,歡喜,坦然的作祂的管家。
(三)成聖
因着耶穌我們得以稱義以後,就開始走一條成聖的路。裡面的「新人」日漸長大,從前的老我日漸衰退,但這工作不是我們自己能做的,也不是自己單獨的奮鬥。耶穌說:「我若去,就差保惠師來,祂來了……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十六7, 13)在這一條成聖路上,人必須順服上帝,讓聖靈得以隨意運行、工作、改變、使我們成為更稱職的管家。若不靠聖靈,我們根本就無法盡管家的本分。(加五25、加三3、羅八13、亞四6)

以上三方面受託的神學基礎,可以說只知道上帝是創造的主宰,使人可能在頭腦、理智上接受受託的信息;如果進一步認識到耶穌付代價使人重新以兒女的心回到上帝面前,則人才會謙卑的順服,獻上一切為主而活,由心裏接受受託的信息,進而接受了聖靈的管理,受託的信息便能具體實行出來。

弟兄姊妹:受託是甚麼意思呢?受託就是承認耶穌是主。承認自己的不足,是個罪人。正如保羅說:「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想做但做不到。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願意我們藉著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出寶血,我們在新一年裡再次領受上帝的託付,作個忠心的好管家。


2009年10月4日 
修和合一是我們的禱告 
普世聖餐主日 ( 70 屆) 
第40期 

「普世聖餐主日」始於一九三九年,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已經燃起,一場災難性的戰爭爆發在即。一群關心全人類福祉的基督徒領袖渴望基督的教會可團結一致,祈求上主憐憫陷入水深火熱的世人。

普世聖餐主日乃普世教會協會的前身普世基督教聯合會和國際基督教宣教協會,為謀求消除人類滅亡的危機和為基督徒的合一而發起的,最初於一九四零年十月六日舉行,是日將由湯嘉群島開始,繼為菲芝群島,紐西蘭,澳洲以至全球各地,不分種族,國界或所屬任何宗派教會,都將舉行「教會合一聖餐」。千百萬計之基督徒,將在該日二十四小時內每分鐘每秒鐘都有人跪在聖餐桌前領受主耶穌的聖體寶血,並為「教會合一」和「世界和平」祈禱,至今已是七十週年。本會歷年皆響應此種號召,十月第一主日隆重舉行此具有特殊意義之聖餐。今年,我們也不例外,繼續為各地活在戰難中的人民代禱,為世界和平及人與人之間修和合一同心禱告。

合一祈禱,令筆者想起一九九二年有機會參加法國南部勃根地省,是一個由羅哲修士於一九四零年創立的國際性大公團體──泰澤之家。羅哲修士(Brother Roger of Taize’)是一位默觀者,是祈禱的人;他蒙上主呼召,度靜默和獨處的隱修生活。從羅哲修士的一生、他耗盡一己的力量使人了解到上主以無盡的愛愛我們,這種愛讓我們學懂寬恕、接納、修和與合一。而「教會」是整個人類大家庭中共融與和平的酵母,是將所有人共融的地方。他相信除非在基督徒本身見到修和,否則教會將無法不斷更新,也永遠無法完滿地達成它的使命。對他而言,無分基督教和天主教,重要彼此修和合一,融為一體。

今日我們教會是否能將人連於基督,成為一體,就在乎每一位信徒是否為基督而活。羅哲強調為基督而生活的人,最大冒險就是「寬恕」。人須不斷地重回信仰的泉源以尋找活力,過寬恕與和好的生活,因為,如果從未植根於耶穌基督裡的人,他就無法用基督的愛去愛週圍的人。

聖餐正正提醒我們,要省察我們的過犯,需要與人修和,當我們與弟兄姊妹一同領受聖餐時,我們是否體驗與主同在,聖徒相通的合一團契? 縱使我們在世界分裂狀態中,「普世聖餐主日」領受聖餐是具有特殊意義。只有這種內心的真誠團契才能促進世界的真正大同。所以,我們謹以至誠,邀請主內同道,不分任何教會派別,一同領受聖餐,同享上帝豐盛恩典,成為修和合一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