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娟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POON Yuk-kuen, May 
按立/轉職年份:
1994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門徒〉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家庭牧養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啟發統籌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4:6下) 
喜愛之金句: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彀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見證或分享:
今日能在上帝和眾弟兄姊妹面前被按立,接受牧師的職分,實在感到非常榮幸和有說不完的感謝。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2005年03月6日 
單身婦女的牧養 
婦女、聖餐主日 
第10期 

一直以來,中國傳統觀念,婚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作為成年人,結婚、生兒育女、組織家庭彷彿是理所當然的責任。在現今社會,不少人仍然認為無論女性的事業有多成功、經濟有多獨立,結婚生子後,她的人生才算是圓滿。婚姻代表著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將來。對那些沒有結婚的女性,社會經常無情地加上負面的標籤﹔例如「老姑婆」或「賣剩蔗」。造成單身女性很多困擾和痛苦的掙扎。
由於人口結構轉變,女性的學識和社會地位不斷提升,香港女性相對較難找到理想伴侶。因此,單身將是香港女性要面對的問題。在教會方面,「陰盛陽衰」一直沒有解決,反而有惡化趨勢。故此單身事工是教會未來一項不可再忽視之牧養事工。

要牧養未婚單身姊妹,首要的任務就是讓姊妹重新理解聖經的教導,解開過去傳統的枷鎖,姊妹的心結,明白「結婚」與「單身」在神的創造與救贖計劃裡同樣重要。在婚姻路上,就算是同一信仰的人,他們的婚姻都會面對和出現很多問題,何況不同信仰,在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適應等問題上,比同一信仰的人要面對之問題就更多。因此,倘若姊妹明白和衡量各方利弊後,仍然想跟未信主的人士結婚,這是她個人的選擇,她既甘願選擇這條路,就要有心理準備有許多協調和適應。筆者認為教會不應以「信與不信,原不相配,不能共負一軛。」這段經文,作為反對信徒與非信徒結婚,造成姊妹被迫及無可選擇中去過單身生活。

其次,教會需要破除對單身人士根深蒂固之觀念及協助單身姊妹面對壓力。最後,我們應該體諒和關心單身姊妹,多聆聽她們的需要,支持及尊重她們﹔同時,單身姊妹亦必須要有自信,肯定單身的價值,跳出傳統框框,接受結婚是選擇而不是必然的,單身生活也是完滿的生活。教會應鼓勵姊妹追求多元化的生活模式,享受和親友的相處時間,發展個人興趣和專長,繼而從事業或教會事奉上得到滿足感,令生活變得有意義和不平凡,散發自信的魅力,從而脫穎而出,擁抱單身,享受生命,活出精彩豐盛的人生。為自己人生擴闊選擇空間,重整人生方向和目標,走出守候的困局,作個單身快樂人。


2004年11月21日 
我拿甚麼報答耶和華 
收割節感恩主日 
第47期 

轉眼間一年即將過去,踏入十一月,亦是我們教會每年舉行收割感恩節的日子,目的是要提醒我們要數算上帝的恩典,不要做個忘恩負義的人。弟兄姊妹,今年的收割感恩節你準備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呢?
在聖經中記述了希西家王患病得醫治的故事(賽卅八︰1-22)。希西家王本來病得要死,但他哀求耶和華,上帝便加增他十五年壽命。當希西家王病得痊癒後,他便作了詩篇116篇讚美上帝拯救脫離死亡的感恩詩。

從這首詩,我們看見希西家王沒有忘恩負義,當他得醫治後,他懂得感恩。他說「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我要在祂眾民面前向耶和華還我的願。」(詩116︰13-14)「救恩的杯」是在舊約獻感恩祭時獻上酒所用的杯;新約耶穌基督最後晚餐,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廿二︰20)。因此,詩人這裡所講舉起救恩的杯,意思是提醒我們勿忘上帝的恩典,時刻緊記,並且常常高舉上帝如何拯救我們的經歷。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對我們今日有甚麼意義?

舉起稱揚意思是要使人看得見,而非隱藏,令我想起主耶穌在太五︰14-16「你們是世上的光,城做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耶穌基督曾在約翰福音自稱自己就是「世上的光」,因此,祂要求跟隨祂的人,就是要學像祂成為世上的光,大家都知道光最重要的目的是被人看見,而非收藏不給人知。

弟兄姊妹,在這感恩節裡,你準備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向你所賜的厚恩?你是否好像希西家王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將上帝所賜給你的光舉起來成為世上的光。讓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中努力發光,為主作美好的見證,盼望今年感恩節,我們都能像希西家王一樣「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阿們!


2003年06月15日 
關懷鄰舍 
社會關懷主日 
第24期 

今年是本會會祖衛斯理約翰牧師誕辰三百週年,同時在今年代表部大會中通過本會社會服務使命宣言。象徵著作為循道衛理會一份子 ,我們必須履行會祖的教誨:「讓上帝的形象重建,讓神聖的純愛再一次在人群中出現。讓我們努力將這份愛,這信仰散發給每一個與我們接觸的人。」故此,社會關懷是我們信仰一部分,不是一些額外加添的東西,是履行我們信仰很重要一環,透過社會關懷、服務及行動 ,見證上帝道成肉身的救贖大愛和讓人得見上帝的形象。
記得聖經中提到有一位律法師去問耶穌:「夫子,我該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路10:25-28)耶穌清楚指出,今日我們要承受永生,我們必須愛我們的鄰舍。誰是我們的鄰舍?接著耶穌引用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說明誰是我們的鄰舍。今日,對教會而言,誰是我們的鄰舍,就是我們身處的社區。

記得三月非典型肺炎肆虐,我們的社區爆發疫症最嚴重的時候,淘大花園,牛頭角下,整個社區充滿著恐懼、不安、人心惶惶之際 ,教會可以作甚麼?我們如何實踐我們的信仰?我們如何愛我們的鄰舍?

匆匆之際,我們教會為回應社區的需要,觀塘堂與社會服務處一同攜手守望我們的鄰舍,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務、輔導及心靈關懷禱告等。更成立「守望鄰舍基金」,向有需要之家庭發放慈惠金及為清潔工人提供平安包,又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家居清潔服務及上門探訪我們的鄰舍,派發抗炎包,表達教會對他們的關懷。雖然我們所作的事很微小,但對我們而言,這正是實踐教會關心社會,愛鄰舍的使命 ,並且在這地方為主作見證,將基督的真光照亮黑暗之地,使人重見光明,讓人得著真正的平安,見證上帝國的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