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香港在政制轉變和移民潮的影響下,經歷了新冠疫情的三年風暴,全球經濟也因而陷入不景氣。此外,環境生態惡化、天災人禍頻繁,以及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的衝突,使戰爭危機持續,導致難民流徙,生命危在旦夕。在這樣的宏觀環境和個人生活的壓力下,人們感到無奈和疲憊,甚至產生抑鬱情緒,或走向自殺的極端。
面對這些艱巨的挑戰,香港的基督徒也表現出類似的心態和行為。在如此重大的災難中,基督徒必須踐行信望愛的信仰,遵循真理,活出為鹽為光的見證,展現出作為主忠實門徒的秘訣,那就是積極愛主,與上帝建立密切的關係。
愛主是我們得力的秘訣和源頭,也是追求與以馬內利的上帝同在的關鍵。耶穌在回答文士對舊約誡命的挑戰時,強調了愛上帝的重要性:「主——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第二要愛鄰如己……」(可12:28-34)。這裏耶穌強調,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是基於選擇、立約和委身,要求全心全意地愛主,並通過實踐來愛人如己。
在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危機時,我們可能會感到無能為力,失去愛心、信心和盼望,選擇躺平,拒絕事奉,更無法去愛人如己,實踐信仰。然而,主已經一次性地獻上自己,成為永遠的贖罪祭,這表明了主的救贖和我們之間的關係。
「何況基督的血,他藉着永遠的靈把自己無瑕疵地獻給上帝,更能洗淨我們的良心,除去致死的行為,好事奉那位永生的上帝。為此,基督作了新約的中保;因為他的死,贖了人在第一個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使蒙召的人能得着所應許永遠的產業。」(來9:14-15)
愛主與事奉是我們整個群體信仰的核心。透過誠實的敬拜、讚美和禱告,我們能夠與主保持良好的關係,實踐愛人如己,互相守望和扶持,履行大誡命和傳福音的使命。希望在末世的災難和各種考驗中,我們仍能積極愛主,討主喜悅,保持信心、決心與委身,有力量智慧地遵行使命,榮耀神,益人。
耶穌在山上講完天國子民的品格和福氣之後,繼續提醒門徒不要被動地等候將來天上的賞賜(馬太福音5:12),乃是要實踐發揮影響力的使命,亦不應因敵視與反對而退縮。他用鹽和光的比喻,教導門徒明白使命的性質,以及完成使命的本分。
鹽在以前的時代是很珍貴的,在自然界中是最重要最有用的物質之一,鹽的獨特功用是調味和防腐,耶穌強調門徒的責任必須像鹽滲透,發出調和的效果,潛移黙化,發揮影響力,面對污穢和腐敗,基督徒要作世界的防腐劑,作社會道德良心,力挽世俗頹勢。
耶穌嚴重地警戒門徒,叫他們切不可在這使命失去忠心。「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馬太福音5:13)在耶穌時代,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鹽是岩鹽,不是海鹽,岩鹽中的鹽若溶掉了,剩下的石頭就沒有鹽份,失去了鹹味,只能掉在旁邊,給人踐踏。基督徒是世上的鹽是因為裡面有鹽份,有主的生命素質,若失去了特質,就是失去了見証的能力,是毫無價值。在希臘文中,「失去鹹味」含有「變得愚昧」的意義,對於世界沒有正面影響的基督徒,是一群愚昧的人。
光是人類生活不能缺少的東西,並且作用甚大。光能照明,讓人看得清楚,不再在黑暗中摸索,使不明白真理的人看清真理;光能導航,使迷路的人得到指引;光能發熱,使冰冷的心得着溫暖;光能顯露污穢、不公、不義、不正的事;光能驅逐黑暗,使錯誤得糾正和警戒。世人看不見光,因為基督徒把光隱藏,燈不應放在斗底下,斗是昔日買賣的量器,象徵着工作,買賣、生意往來,基督徒在任何場所都不應隱藏自己的身分,且要積極顯出好行為,向世人見證基督的信仰。
基督徒群體領受了天國子民的身分,得着耶穌基督的肯定和宣告,在本質上就是世上的鹽和光,所以要在處身的地方積極發揮影響力,潛移黙化,在黑暗罪惡中,發出光輝,讓人看見基督的豐盛,彰顯上帝的慈愛和公義,改變世界。
保羅以「為主作囚徒」的身分來勸我們,提出「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要與所蒙的呼召相稱。」(弗4:1)這是「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弗4:3)的重要基礎,與信徒的生命實踐息息相關,意味着「合一」是以蒙召為大前提,要活出這種蒙召的生命實踐。
我們本來是罪人,活在罪中,死在罪中。上帝在主耶穌基督裏,將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將我們從世界的罪惡生活中呼召出來歸向祂。祂稱我們為義,稱我們為祂的兒女,生命就要與祂的呼召相稱。主愛我們,並為我們捨己(加2:20),祂邀請我們,激勵我們去作祂所吩咐和喜悅的事。
雖然「合一」的理想,是「聖靈所賜」,又是「蒙召」的人應有的追求,不過這卻有相當難度,需要「竭力保持」。保羅具體指出一個屬靈的信仰群體,最重要的質素是「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繫。」這是一個集體見證,回應主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保羅指出我們都是「蒙召的人」,雖然在這信仰共同體中有很多不同與差異,但我們有很重要的合一基礎:一身體、一聖靈、一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4:4-6)。不僅如此,保羅進一步解釋,在合一的基礎上,每人都領受基督所賜不同的恩賜。在弗4:11,保羅更列舉了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者和教師等不同恩賜與職分,其實是要達到「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的目標和使命。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就是信仰的群體,我們領受了不同恩賜與職分的信徒,因着元首基督的關係,被邀共同承擔建立基督的身體的責任。
我們處身變動的時代,教會因着外在壓力及內在不協調,面臨分裂的危機。因此,我們更要肯定信徒在基督裏的合一,在共建信仰共同體的基礎上彼此接納,互相信任。雖站在不同觀點上,仍彼此交流禱告,並努力尋求具體合作方案,互相支持、彼此配搭、結連相愛,以合一的心一起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