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福音書所記載「窮寡婦的奉獻」是我們學習信心奉獻的例子,除了〈路加福音〉之外,〈馬可福音〉也有記載這件事。經文所提到的銀庫是指聖殿女院所擺放的十三個奉獻箱,猶太人稱為「號角」,因奉獻箱的外形像喇叭。銀庫所收集的金錢全部用來維持聖殿的日常開支和祭禮的。耶穌是要藉著窮寡婦兩個小文錢的奉獻,從兩方面教導我們學習憑信心作奉獻的功課。
(一)耶穌關心我們奉獻的態度
耶穌看到那許多的財主雖然往銀庫投放了不少的金錢,但知道他們只是將有餘的投放進去。對財主來說,這些有餘的金錢對他們的生命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於是他們以「無所謂」的心態將錢投入銀庫。而這個窮寡婦就很不同,她明知手上這兩個小文錢已經是她一切養生的了,尤其是〈馬可福音〉說明「兩個小文錢就是一個大文錢」(12:42)。如果窮寡婦手上只有一個大文錢的話,她只能無奈地投放這個大文錢。但她手上卻是拿著兩個小文錢,她完全可以選擇留下其中一個作養生之用,但她仍然毫不猶豫地全部投放入銀庫。這就是窮寡婦與財主在奉獻態度上截然不同之處。
(二)耶穌教導我們信心的功課
可能有人覺得耶穌的要求過高,我們都不容易做得到。其實,奉獻本身就是一門信心的功課,因為我們要相信「耶和華是我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23:1),更深信「萬物都是從主而來,我們把從主而來的獻給主。」(代上29:14)當我們獻上金錢作奉獻的時候,正是表示我們願意學習及實踐信心的功課。
筆者曾經歷這信心功課的操練。記得當年從廣州移居本港之時,既是無親可投,也真是一貧如洗。然而,筆者來港後第一件事就是找教會,將生命交託給主,得享肢體相交的教會生活,並學習「十一奉獻」的信心功課。經過廿多年的操練,雖然家庭經濟也曾出現過困難,但筆者和家人仍堅持信心的奉獻,因為我們相信上帝的恩典是足夠我們使用。
誠然,奉獻是一個「知易行難」的行動,尤其是我們要將經過辛勤工作,汗流滿臉才得糊口的薪金入息作「十一奉獻」的時候,基於人性的軟弱,也因維持生計的需要,我們可能覺得非常困難。但是,只要我們相信上帝是賜生命之主,並且願意行走這條信心之旅,那麼,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有計劃地運用金錢,努力作信心的奉獻,以及甘心樂意將生命獻上的門徒。
「凡事憑信而行」,這是我們基督徒的品格之一,也是衡量我們信心程度的指標之一。可能有人會問:這「信心」指的是什麼呢?《希伯來書》的作者這樣說:「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來11:1)
當以色列人在埃及生養眾多,繁衍昌盛,極其強盛的時候,埃及有一位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興起,他害怕以色列人日益強盛,擔心以色列人聯合其他仇敵來攻擊埃及,於是就苦待他們,甚至藉著收生婆的手來殺害以色列人剛出生的男嬰。但收生婆因憑著對造物主的信,她不畏強權,反而盼望上帝的拯救,亦確信上帝必施行拯救。所以,她就不肯照埃及法老王的吩咐去做,並運用上帝所賜的智慧,千方百計保存以色列人男嬰的生命,其中包括小摩西。後來,因著摩西對上帝的信,使以色列整個民族都得著拯救,成為「凡事憑信而行」的確據。
在今天的香港,面對政府管治不力,政策朝令夕改,導致政治爭拗不斷及社會動蕩不安,而樓價不斷攀升,以及「通脹猛於虎」,我們就好像是一群被地產霸權和生活壓力綑綁的奴隸,普羅大眾都怨聲載道。我們都不禁向上帝發出呼求,祈求上帝的拯救,幫助我們脫離這苦境。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如何做個「凡事憑信而行」的信徒呢?
(一) 我們信靠上帝,「因為上帝賜給我們的不是膽怯的心,而是剛強、仁愛、自制的心。」(提後1:7)面對困難,我們不要害怕,也不是逃避,而要剛強壯膽,互相扶持,敢於面對,勇於克服。
(二) 我們信靠上帝,「在盼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恒切。」(羅12:12)面對困難,我們要藉著禱告,靠主常常喜樂,因為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三) 我們信靠上帝,因「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23:1)面對困難,我們仍要持定訓誨,因為上帝是我們生命的主,祂與我們同在,與我們同行,就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們,使我們福杯滿溢﹗
各位弟兄姊妹,若我們「凡事憑信而行」,我們的信心指數就必得提升,因上帝的應許就是我們得救的確據。
新約時期的羅馬帝國仍屬奴隸社會,所有做「管家」、「僕人」的,其實都是一些被擄的戰俘或奴隸,完全沒有社會地位。但耶穌卻稱這些僕人為朋友,並且多次引用「管家」的比喻,向門徒講解「受託」的道理。
耶穌曾經向門徒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裏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太24:45)耶穌藉此問題提醒我們:「一個人面對上帝應採取怎樣負責任的態度來生活」。
耶穌給「管家」賦予更深的屬靈意義:祂多次以「管家」的比喻來講解天國的奧秘。例如,耶穌指出管家在家庭事務上似乎擁有極大的權力,甚至擁有超乎尋常的聰明才智,但至終管家都只是上帝的「僕人」。而更重要的是,耶穌強調「天國的主人」必要再來,管家必須隨時作好準備,儆醒等候,不但生活上要有節制,更要按時分糧給家裏的人,並且至終要向主人交賬。
使徒保羅將管家僕人的教導更發揚光大。保羅表明上帝已經將關切信徒的職份託付他(弗3:2),使他甘心作福音的僕人(林前9:19),保羅更立志要成為上帝奧秘事的管家(林前4:1)。
今天是本會的「受託主日」,特別為新一屆的堂區議會成員作出差遣。上帝已經將管理堂會的責任託付給我們,主耶穌將更大的應許賜給我們:「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
因此,盼望我們都能在日常生活裏,在堂會事奉工作中,活出「又良善又忠心」的生命素質,也就是一個受託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