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勝意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YU Shing-yee 
按立/轉職年份:
2007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香港聯區聯區長、北角衞理堂主任牧師、兼任筲箕灣堂主任牧師,禧恩堂顧問牧師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青年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本地宣教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栽培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耶穌幾時都咁愛你! 
喜愛之金句: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加拉太書5:1)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2013年11月3日 
隨心?隨主! 
聖靈降臨後第24主日 
第 44期 

曾看過一個分享,有兩個在中環工作的人,每天早上都會到附近的報攤買報紙,而每次其中一位都會與報販說聲「早晨!」但那個報販卻是出名態度一般的人,即使別人向他問好,他不一定會回應,雖然如此,那位買報紙的人仍是一如既往的每早與這位報販打招呼。終於有一天他的同伴忍不住問他:「為何這人如此態度惡劣,從不回應,你仍要如此有禮每天與他打招呼?」那位買報紙的人就立即回應:「為何要由他的反應決定我的心情和態度?」
今天路加福音的經文,第一眼看上去,好像耶穌基督在此特別針對富人,看重貧窮人一般,又或者,耶穌在這裏的教導好像是要將不可能的任務加諸於跟隨者身上一樣。然而若我們仔細閱讀,卻會發現耶穌在這裏的講論,針對的對象有部份是那些想聽他的教訓,或者可以說,是一些仰慕他、想跟隨他的人。而另一部分則是想從耶穌身上得到好處,就是那些想藉著耶穌的能力得著醫治的人。耶穌把握這個機會,將作為他的跟隨者應有的態度向群眾宣講,然後指出「你們想要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作為主的門徒,我們的生活態度實在不能只像世人一樣,當別人對我好時我才對他好,當別人對我有好處時我才和他建立關係,當遇著一些合不來的人,或是曾有嫌隙,曾被對方傷害時,就態度惡劣相待,甚至帶著仇恨。我們應當明白,待人處事的態度是我們對信仰的一個見證。主耶穌提醒他的跟隨者,不要因著自己已擁有的而自滿,亦不要因著別人的態度來決定你如何跟隨和見證上主,而是要以一種更高的層次,以基督作為生命核心的態度,學習如何對待他人。
各位弟兄姊妹,今天就去建立一個合宜的關係,作為你回應主恩,見證作為基督跟隨者的一個行動吧。願主加添你力量。阿們!


2012年08月12日 
我就是生命的糧 
聖靈降臨後第11主日 
第33期 

主耶穌基督就是生命的糧,這是大部分基督徒都知道的真理,但假如我們進一步問:「耶穌所指的生命的糧是甚麼意思?」時,你又會如何回答呢?

在約翰福音第六章,當耶穌說自己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時,一般群眾即時的反應是:「請常常把這糧賜給我們!」相反那些自以為對耶穌認識的猶太宗教領袖,竟質疑耶穌敢大言不慚說自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

今天基督徒普遍對主耶穌這生命的糧有兩種回應:希望主常常把這永遠飽足的恩典賜給我們;或是覺得自己對這道成肉身的主已有認識,輕看了基督這從天上降下來的身份。

耶穌對於當日群眾的回應說:「到我這裏來!」以及回應猶太人說:「吃這糧……就是我的肉」,(51節)對我們今天作基督徒有的兩個重要提醒:

一. 耶穌基督這生命的糧是要求我們常常到祂那裏去支取的,而不是坐著等這糧從天而降。
二. 耶穌邀請我們對耶穌基督犧牲在十字架所成就的恩典肯定接受和體驗,藉領聖餐時領受的餅和杯來更新我們的生命,讓主的生命常在我們裏面;倘若我們輕看了這生命的糧時,我們其實並未真正認識這道成肉身的主。

盼望藉著常常去到主面前,並對這成了肉身的道有真正的認識,我們都能真實地領受到這生命的糧帶來的豐盛與滿足。


2011年10月2日 
全方位合一 
普世聖餐主日(72屆) 
第40期 

在猶太人逾越節晚餐裏有這樣的一個部分,就是藉著一位小孩子,向家族中的長輩詢問有關吃逾越節晚餐的傳統:「為何今天晚上與過去的不一樣?」讓上帝對整個民族的救贖作為,在家族成員間再次被重新覆述,同時亦藉小孩的參與,令信仰得以傳承。

今天是第72屆普世聖餐主日舉行的日子,普世聖餐主日的開始,是因著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一群關心全人類福祉的基督徒領袖,呼籲基督的教會在這充滿紛爭分裂的時刻團結一致,同心祈求上主的憐憫與恩典,臨在即將滅亡的世人當中。可惜雖然這行動的原意帶著合一的期望,但因著對聖餐神學的不同理解,彼此間卻依然存在分歧,未能真正地達致「同領一個身體」,然而在聖靈的帶領下,那些領袖們想出了呼籲各宗派於同一天舉行聖餐的方式,來讓普世教會藉著同心領受聖餐表達合一的信息時,亦能為到人類的和平福祉同心祈求上主恩典。

這兩個傳統正正反映出聖餐的意義所在:
一. 作為一種蒙恩途徑,讓人再次經歷上帝的恩典,靈命得著滋養,為得著基督救贖之恩而歡慶傳承。
二. 即使信仰教義、神學理解不同,聖餐仍然是基督徒作為同一信仰群體的共同記號,這個標誌著團契合一的記號讓我們同甘苦、共患難。
三. 當我們領受聖餐的同時,亦被提醒要將自己獻上成為活祭,行主所行的,以活出基督的樣式。
四. 因著聖餐聯合和獻祭的標誌,關係的復和亦自然成為當中必然發生的果效或成為過程中的挑戰。

經過時間長河的洗練,今日聖餐的意涵十分豐富,當中所強調的信仰元素,是需要我們不斷傳承,不斷實踐,這個基督徒群體的屬靈標誌才可延續。曾聽過一位美國來華的宣教師如此分享:西方教會說合一是「講多過做」,就是先強調神學討論,而東方的教會說合一則是「做多過講」,也就是先以事工合一為主導。願意我們最終都能言行合一,活出有愛的見證——「你們也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