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勝意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YU Shing-yee 
按立/轉職年份:
2007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香港聯區聯區長、北角衞理堂主任牧師、兼任筲箕灣堂主任牧師,禧恩堂顧問牧師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青年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本地宣教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栽培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耶穌幾時都咁愛你! 
喜愛之金句: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加拉太書5:1)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2010年06月27日 
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聖靈降臨後第5主日 
第26期 

相信大部分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不會刻意去做一件錯事,在我們做事或做決定之前,總認為自己所做的是正確和合理,即使是一件「明知故犯」的事,犯的人亦總會有他的理由去解釋為何自己要這樣做,另一方面在講求恩典、共融與和諧的今天,假如錯事得到「合理解釋」卻不被接納的話,不接納錯事者反而會被認為沒有愛心和包容、缺乏彈性。然而作為基督徒,我們要如何在這越來越多灰色地帶的社會中確立自己的立場?今天從路九51-62的經文中,我們能夠看到耶穌基督的一些原則。

我們首先看到最重要的,就是耶穌基督降生,目的是要拯救世人,而非毀滅人類。在祂與門徒的對話中,門徒引用了王下一9-10的事蹟,估計他們是希望一顯威力,讓撒馬利亞人知道他們拒絕接待的是一位神人,事實上耶穌基督有千百個方法可以處理這件事,但我們的主卻選擇了往別的村莊去,目的是要讓祂的跟隨者明白到,愛與拯救是行動背後的原則,故此最後耶穌寧願選擇往別的村莊去了。

但之後的三件事,卻好像與這個「愛與拯救」的原則相違背,三個不同的人,因著三個不同的原因,最終沒有成為基督的跟隨者。

第一個人主動要求跟從耶穌,「你無論往哪裏去,我要跟從你」是當時的學生希望跟隨一個拉比時通常會說的話,但耶穌回應卻暗示若要跟隨祂,並不能只像跟隨一個拉比學習一樣,卻更像是跟隨古代的先知一樣,專注於上帝國的同時,更要承受被拒絕甚至沒有安居的地方。

接續出現了兩個人,一個是耶穌主動邀請的,那人並沒有明顯拒絕耶穌,只說要先埋葬自己的父親;而另一個人則主動提出要先辭別自己的家人,纔來跟從耶穌。這兩個人的要求看來都同樣合理,在王上19:19-20以利沙亦有相似的情況,先辭別家人纔去跟隨以利亞。可是耶穌基督對於這兩個人的回應,同樣都引申出上帝國是具有最重要地位,甚至比起已離世的家人,以及現有的生活及關係更為優先!

耶穌基督強調愛與拯救,必須要我們專注並看重上帝的國度,甚至比一切都要優先。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當我們堅持自己想法的時候,又有否同樣以「愛與拯救」作為原則,並以「上帝的國度」作為我們的優先選擇呢?


2009年07月26日 
為何愛? 
聖靈降臨後第八主日 
第30期 

人與人的相處,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情,有些人很容易與別人建立友誼,有些人卻一生可能只得朋友幾個,有些人我們很容易與他成為朋友甚或一見如故,有些人無論我們怎樣努力,總未能以愛心相待。即使成為牧師,誠實地說,對我而言,在和某一類人相處時,依然要大費氣力,當然切身處地想,亦一定有一些弟兄姊妹會覺得我是一個難以相處的人。可是,聖經不是時常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嗎?為何作為基督徒,我們仍會在關愛別人時面對掙扎呢?

人性本身確實十分軟弱,為著避免受到傷害,我們很容易亦十分本能地,會選擇自己所期望的愛,同時因著我們的限制,我們又會以自己所知的方式去表達對別人的愛,由於這種個人的期望和限制,當我們在接受愛與付出愛時,就很容易會對別人和自己帶來傷害,就正如大衛一樣,他因著自己的慾望,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有夫之婦,甚至濫用了自己作為王者的權柄,將自己忠心的下屬殺害,殺人奪妻,結果雖然他得到想要的愛,卻同時令到大衛下半生要在上帝的震怒下渡過。

以弗所書3:17提醒我們,當我們有基督住在我們心裏時,我們的愛心自然會「有根有基」,在希臘原文中,「根」的字源是指「變得穩定」,而「基」的其中一個意思,則是「放棄/安頓」。的確,當我們以自己為中心出發,去愛人或接受別人的愛時,我們不容易在這個愛的關係中變得穩定和得以安頓,但假如我們愛別人,是因為上帝先愛我們時,我們就可以藉著多思想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即使自己是何等不配,卻尚且能得著基督的愛和恩典,更何況是我們身邊的人,他們亦同樣擁有上帝的形像,他們也不一定比自己差時,我們又怎能不以寬容的心待他們,不以愛去愛他呢?

盼望我們每位弟兄姊妹,都能在別人身上看到基督的愛,並在自己的行為上見證基督的愛。阿們。


2008年11月30日 
備己心 蒙赦免  
基督將臨節第一主日 
第48期 

將臨節除了作為聖誕節前的準備期,以記念耶穌基督的第一次降臨到人間外,其目的亦是讓信徒在當中得著提醒,思想基督末世再度來臨的意義。然而耶穌基督究竟何時才會再來呢?我們沒有人能夠知道,因為耶穌曾經提醒門徒,「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故此最終基督何時會再來,實在沒有人會知道,於是乎「基督再來」對很多信徒而言,可能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甚至乎變成了一個抽象的概念。

然而,基督何時再來,我們是否真的不知道呢?因著上帝對人的慈愛和憐憫,雖然我們沒有人會知道基督再來的真實時日為何,然而主耶穌卻指出,在基督再來以先,人會藉著看到一些先兆而得著提示,就如昔日以色列人看到無花果樹出嫩葉,就知道夏天將要來臨一樣,因此當看到這些先兆時,信徒就更要儆醒等候。

今天,因著世界的一體化,我們對於地球另一角落發生的事情很快就會知道,那裏有大災難,那裏有戰亂,我們很容易就能得到相關訊息,又因著這種互依的關係,有專家預言像今次這樣的金融海嘯所做成的骨牌效應將會愈來愈頻繁,假若這些就是「先兆」的話,就表示主再來的日子的確愈來愈接近,我們又是否已準備好迎接基督的再來呢?定還是我們依然被這些景象所吸引,為到現時的生活而躊躇,感到迷惘呢?盼望我們能藉著將臨期再度被提醒,要儆醒,好好預備自己等候那位隨時會再來的基督。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