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開學日,一家社會服務機構發佈了一項關於「中學生幸福感」的調查結果。該調查共收回了超過一千六百份問卷,結果顯示整體受訪學生的幸福感平均分為2.63(滿分為5分),僅有稍多於四分之一的學生表示他們的幸福感達到了高水平。此外,調查發現有超過兩成的學生有抑鬱情緒,感到自己無價值,對未來沒有任何期待,甚至討厭自己的生活;而約五分之一的學生表示有焦慮症狀,表現為頭暈眼花、心慌和手部顫抖。該機構呼籲學校主動將有需要的學生轉介至當區的精神健康綜合中心,同時也籲請政府聯同私營醫療機構合作,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轉介服務。
根據香港教育局2023/24學年的統計,中學生總人數超過三十二萬,而此次問卷調查僅觸及總人數的半成,是否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實在見仁見智。然而作為一個辦學團體的成員,無論是教學老師,家有在學子女的父母,還是關心青少年成長的牧者和導師,都要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
今天的福音經課中,耶穌教導十二個使徒,凡願意作首領和領導者的,就要從通常佔據前排、最容易被看見的位置,移到最後,猶如一位毫不起眼的領導者,甚至在該群體中看似不存在,但卻能展現出真正的領導力(可9:35)。耶穌的教導,提醒我們,儘管我們擁有豐富的學識和人生閱歷,作為後輩的導師或指導者,我們仍需給予學生高度的自主性,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憂慮。耶穌所提到的要成為被領導群體的用人(servant),並非字面上替他們完成工作或承擔責任,而是需要謙卑地傾聽青少年人的心聲,分擔他們的憂慮,然後再分享我們的經驗,傳遞更多正向的能量,以幫助他們抵抗恐懼和無力感。
在教導使徒之後,耶穌更具體地帶來並擁抱一位在當時毫不起眼的小孩子,告訴大家接納小孩子等同於接納耶穌基督本身和主上帝(可9:36-37)。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在堂會與學校的環境中,建立一個接納小孩的信仰社群,使上主托付給我們的學生能透過全人的培育,獲得豐盛的生命。
在這個學校教育主日,讓我們共同反思,以謙卑的心態深入了解學生的心聲,耐心接納他們的感受,並分享正向的生命價值,期望能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過去幾年,不少香港人認為生活困難,選擇移居海外,期盼會有較“留在這裏”更美好的生活。然而,留下來的人畢竟佔大多數,我們作為一個信仰基督的群體,應該如何去服侍這一代,讓人得到平安和盼望而有力量往前走呢?
今天的福音經課,記載了復活的主耶穌,在擔驚受怕的門徒中出現,並向他們吹了一口聖靈的氣息,差遣他們出去,向世界宣告平安的信息。主耶穌講明赦罪的重要性,乃是世界得到平安的基礎。今天,我們是否願意接受差遣進到人群當中,去分享真正平安的信息呢?這就是我們第一個要學習的功課。
使徒行傳記載耶穌在升天之前,吩咐門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聖靈的洗禮。聖靈確實在五旬節降臨在門徒當中,他們更按着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使到來自各方各地的虔誠猶太人,都聽得懂門徒在講論上帝的大作為。今天,實在有太多人未明白上帝白白賜下的救恩,我們有必要透過言語和具體的行動,讓不同的人聽見和了解上帝的大作為。
而保羅向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解釋,上帝賜下聖靈給每位願意接受的人,是會有好具體又外顯的恩賜讓人看得見。每人領受的恩賜不盡相同,但必須加以運用,並與其他信徒互相配搭,使教會——基督的身體得以建立,並且會更加完備。我們已領受不同的恩賜,問題在於我們有多願意將從上帝而來的好好運用,來建立基督的教會。
昔日的門徒,因復活主的出現,接受差遣。他們按聖靈恩賜宣講上帝的大作為,更隨聖靈引領,在所到之處與人配搭建立基督身體。今年的聖靈降臨主日,亦是我們教會的總議會主日,正好提醒我們作為信仰基督的群體,在這世代中服侍,必須信靠復活主的同在,順服聖靈的大能與主與人同工。我們相信上主已差遣我們,在不平安的世代當中,宣講真正和平的信息。讓我們透過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勇敢述說上帝的大作為,使人明白並吸引來到教會。作為教會身體的其中一個肢體,我們必須願意運用所領受到的恩賜,與其他肢體配合,來事奉教會,榮耀上帝。但願我們緊記復活的主賜下的應許和盼望,並祈求聖靈時刻保護各人的信心,激勵我們在艱難的日子,仍然可以奮力前進,為主作見證。
中國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無類」,倡議施教的對象,沒有貴賤貧富的分別,認為每一個人只要有心向學,都是教育的對象及可以接受教育,並實行把教育從貴族帶到平民。西方學者認為「教育」這個字的英文“education”,乃來自兩個拉丁文字根,分別是“educare”和“educere”。“educare”是去教導、訓練或塑造,而“educere”是帶領、引導出來的意思。結合這兩個仿似是中、西方的教育理念,教育可以說是對所有人作開導和啟發思想的工作,讓人對知識的追求產生興趣。
教會每年度的「學校教育主日」,讓我們反思「教育」和「辦學」的真義,究竟是坊間所推崇的「贏在起跑線」、還是「求學不是求分數」呢?與此同時,就缺乏學習動機、對教學課本知識不感興趣者,卻仍然需要進到學校,這個困局又如何可以找到出路?或許我們可從本會的辦學宗旨找到答案。
本會一向致力於結合宣教牧養、學校教育和社會服務,樂意承擔教育的責任,自然也包括一定的學業成果。而本會辦學的宗旨提及「本基督精神,發展全人教育;藉宣講福音,培育豐盛生命」,說明耶穌基督的福音,是培育整全生命的基礎。耶穌基督親口說:「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下),所以我們所追求的豐盛生命,不在乎物質生活的富裕,而是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應有的質素。基督信徒作為世上的鹽和光,也要堅守上帝的託付,藉耶穌基督的福音,教導我們的下一代,達到應有的學術水平之同時,行事為人都有主的樣式,且繼續將福音廣傳。
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就如耶穌在教導門徒時所作的榜樣。同樣,作為師長的,要教導學生認識上帝的愛和福音,好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又能發揮上帝所賦予的恩賜和潛能,各展所長。當然,我們都尊重每位學生的差異強弱,靈活地透過德、智、體、群、美和靈的全人教育,培育他們成長,就如箴言9:10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惟有認識上主,才能得到智慧和聰明。願我們都真正認識上帝這位智慧的開導者,成為一個聰明人,以至我們豐盛的生命能夠影響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