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聖餐主日」踏入第85屆,我們享受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和平境況,甚至世界成了一條地球村,世人彼此建立互信、攜手同心使和平得以持續。但現今我們所處的世代卻看來厭惡了和平共處的寧靜人間,各處戰火連天,無辜人民面對着炮彈日夜的轟炸,風平浪靜的海峽亦見衝突冒起。
「普世聖餐主日」的設立乃有見於一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苦難和破壞,並二次大戰的一觸即發,1933年一位美國牧師發起呼籲,邀請各地教會和信眾為生活在二次戰爭邊緣的人民代禱,又學效基督,為祂所愛的人不避艱苦,普天下不分種族、語言、國界,在聖桌前領受同一的餅和喝同一的杯,就是基督的身體,為的是要拯救人類,不要因一己私慾和貪婪走向自我毁滅的道路。這呼籲在1940年獲美國基督教協進會正式通過及接納,定十月第一主日為「普世聖餐主日」。
與八十五年前相比,教會現今的影響遠不及昔日,教友人數亦大幅下滑,教會內部更不斷出現紛爭和破裂,但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仍是堅定不移。雖然人妄自尊大、目中無人,但心靈深處仍有空虛無法填滿,仍需尋求那創世造人的創造主。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以「Holy Other」來稱呼上帝,神聖是他人,正正點出了現今人們的需要——彼此同心合意、謙卑地跪在聖潔的神明前,求主憐憫我們,拯救我們於死亡邊緣,並明亮我們的心靈,開我們的眼睛,看見別人和上帝。
1945年畢加索的名畫「The Face of Peace」聞名於世,畫作中的鴿子代表了和平、世人對戰爭之厭惡和對和平的深切渴望。初期教會的信徒在惶恐失望之時,聖靈如鴿子降臨在他們當中,「又有舌頭如火焰向他們顯現,分開落在他們每個人身上。他們都被聖靈充滿。」(徒二:3-4)生命重現活力和勇氣,這是上帝偉大的恩賜!
1969年約翰連儂(John Lennon)一首振奮人心的流行曲「Give Peace a Chance」體會到戰爭所帶來的可怕,也是我們的心聲和期望。其中一句歌詞「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今日我們將saying改為praying,在主前誠心誠意向主禱告,讓對抗、衝突與戰火停止,讓和平合一重臨大地!
卅二年前,我被調派到英國威爾斯牧會五年,到步後第一個月要認識當地的文化和教會的運作。有教友在秋收時帶我們去觀看「感恩節月亮」,從一間破舊的教堂遺蹟仰望明月,圓滿的金黃色月亮使人不期然地頌讚上帝創造的奇妙,感謝豐盛的恩典。隨後教友又帶我們到聖戴維斯座堂(St Davids Cathedral)——威爾斯唯一的座堂,建於主後六世紀——我們在那裏參加崇拜,主任牧師為馬鈴薯的收成獻上感恩的禱告!
今天我們在城市生活,處於人工智能的時代,不再單靠季節氣候的轉變和大地的出產,但感恩之心仍是與生俱來的情緒表達。聖壇上所陳設的,可能變成罐頭、乾糧,仍代表着我們感謝上帝賜給我們「生命之糧」,感謝農夫和食物製作人勞動的成果。
自古詩人已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耶和華有憐憫,有恩惠,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詩一百零三:1, 8)
過去數年,生活實在艱苦,社會和環境急速轉變,不少家庭分隔異地,年輕人對將來不感樂觀。前英國猶太教首席拉比Jonathan Sacks引述一篇報道,說一九九五年後出生的年輕人是「憂慮的一代」,是「惶恐與驚慌的一代」,是「物質上最放心,但在心靈上卻是最脆弱的一代」。
今年的感恩節,讓我們向前望,省察我們多年來作為一個信徒,上帝所賜的除了是有形可見的一切所需外,還有甚麼是要從內心領會的賜予?我們或許忘記了那些無形和內在,但卻是處於困境和危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現今可能有人感烏雲密佈,心境抑鬱,但詩人卻說:「雖有黑暗,仍像早晨。」(伯十一:17)「正直人在黑暗中有光向他照耀,他有恩惠,有憐憫,有公義。」(詩一一二:4)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又感謝父……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遷移到他愛子的國度裏。」(西一:12-13)
感激之心(gratitude)比感恩之心更深遠。今主日正確來說是基督君王主日。上帝是主,是生命氣息、健康力量一切之源頭,凡認識他和信靠他的,無論現況和前景如何困擾,他都體會人間的苦難;他更賜人有力量和勇氣,去面對那不可知的將來!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教會中體會到上帝的臨在,使他更有盼望和尊嚴,在他的著作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中,他說:「上帝能在絕境中開道路。」(God can make a way out of no way.)
英國《衞報》的宗教版主編總結英國教會去年的情況,第一句就說:「關於將來,我們只知道一點——網上崇拜」。在香港的聖誕及新年,我們的禮拜堂大門關閉,亦只有在線上進行。但兩者分別在於香港的信徒乃因疫症所迫無法去禮拜堂,在英國的則是自我放棄,對教會失去期望;現今全英國只有百分之二的人參加崇拜!
香港今年的元旦及新年前夕特別寒冷,天文台發出了霜凍警告,寒風陣陣,北風凜冽。清晨晚間,更令人心寒。這過去的一年,我們經歷了事情從未想到的急遽逆轉,令人不知所措、恐懼畏縮、噤若寒蟬,甚或要滅去他人的言論。那種自我保護的心態,我們當然可以明白了解,但當整個社會都是生活在只顧自保,無視他人的時候,若教會有一日亦掩耳不聽、閉口不言、掩目不視,單只着重「我們在這裏真好」的時候,我們的信仰生命會否如英國教會一樣,重蹈他們的覆轍,陷入絕境(報導說英國迄今有二千間教堂的聚會人數少於十人),教會仍能生存下去嗎?
在過去的一年多,香港的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再加上咄咄迫人的「國安法」,在全面管治權壓制下,我們素以為榮的自由和人權空間正受到壓抑和削弱,對教會的約束和限制也可預見地大大受到管控。
或許在可見的將來,出入教堂可能有諸多限制。若主日崇拜無法舉行時,我們的宗教生活仍能否持續?若教會再不能有建築物和其他活動時,我們的信仰是否就停頓呢?若信仰受不住外來的壓力時,我們便將一切以前的靈力抛諸腦外嗎?
經不起考驗和試煉的信仰,就算不得是甚麼信仰。反之,嚴寒中更能鍛鍊出上主喜見的純真、赤誠、信心的力量!那由心靈和誠實而生,崇拜真神的心是無人能取去的,因那是上帝親自刻在我們心底裏的信仰,是原始無偽、非靠包裝外表的宗教。
今天,我們的教會太複雜了,基督教的原起是簡單、是內在美而非外在華麗,亦非以活動代替了人對上帝的敬畏。面對未來,無論政權如何威嚇、壓制,歷史都證明了它不能奪去人內心那純真的信仰;除非是人自己放棄,不再相信上帝。
讓我們不要看輕這單純的信仰力量,初期教會甚或是國內文革時期的信徒靈命,就如埋在地底下的小芥菜種子,一旦生長,便到處開花結果!今天的書信說:「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加拉太書更提到聖靈所結的果子。在北風凜冽之際,讓我們繼續仰望上帝,讓上帝的愛和信澆灌我們,追求活出忠誠信實,合乎上帝旨意的生命!用信仰生命來見證上帝對人的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