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神學主日,設立的目的是讓各堂所弟兄姊妹更多關注教牧人員的不足和關心其訓練情況,喚醒弟兄姊妹積極回應上帝向人所發出的呼召,並呼籲信徒大力支持神學教育經費。感謝主,過去七、八年本會神學生人數持續上升;與此同時,本會對神學生的關顧也增加不少。
每年無論本會支持或自費的神學生,牧師部都關心甚至主動安排他們到各堂所作實習。神學生的實習本身並不是要舒緩堂所同工人手緊張的情況,亦不是一個廉價勞工的看待。
讓我透過神學主日這三段經文,分享神學生實習一些重要學習的事情:
一.學習撒母耳的敏銳聆聽(撒母耳記上三章1至10節) 神學生被安排到新堂所,為要放下自己的經驗,重新去學習不是用口講,乃是用眼觀察和用耳聆聽。正如童子撒母耳初聞耶和華的呼喚,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並得以利的指導,終能對耶和華的呼喚作回應。神學生能夠在新環境中鍛鍊出聆聽的敏銳,致為重要。
二.學習耶穌的憐憫心腸(馬太福音九章35節至十章1節) 神學生到任何一間堂所都是短暫性的。因此,他們並不是要大展拳腳,發揮所長,乃是要嘗試接觸每個弟兄姊妹的生命,觸摸其心靈的深處,學習感受他們的感受,體會他們的體會,從而產生憐憫之情,建立牧者的心腸,致為重要。
三.學習作活祭的心志(羅馬書十二章1-8節) 神學生每一年都安排到另一間堂所,目的乃是提供機會與不同教牧同工和弟兄姊妹溝通與接觸,在事奉上與不同的肢體合作和配搭,從而學習謙虛溫柔忍耐,並完全擺上順服的態度。實習能夠成為是一個生命的操練,致為重要。
因此,弟兄姊妹,盼望你們要善待我們的神學生,主動與他們接觸和支持,對他們實習的表現要用愛心說誠實話,使他們在一個充滿著愛與接納的氣氛中成長。
根據聯合聖經公會在二00二年十二月公佈有關聖經翻譯成不同語言的數據統計中,最多是非洲有665種類,其次就是亞洲有585種類;然而,全世界總共有2,355種類語言被翻譯成為聖經,供不同的種族人民研讀。
對華人教會而言,最普遍使用的中文聖經譯本,固然就是歷史最悠久的「標準權威譯本」——中文聖經和合本。自一九一九年發行以來,一直深受不同地域居住的華人喜愛和使用。不過,漢語本身在過往幾十年裡已經變化很大,使廿一世紀的信徒對和合本聖經部分的字、詞和句都感覺陌生、艱澀,因而產生乏味。
一九八三年聯合聖經公會曾先後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舉辦有關修訂和合本聖經諮詢,甚獲支持。聯合聖經公會按著三個原則來進行修訂:一.力求保持「和合本」的原來風格;二.可以不改的地方盡量不改,需要修改的地方盡量少改;三.修訂後的語言盡量接近原譯本。
同時,聯合聖經公會所依據的新約原文聖經是聯合聖經公會一九九三年出版的希臘文聖經第四版(Greek New Testament 4th Revised Edition);舊約的參照聖經是一九九七年出版的希伯來文聖經(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ansia)。除了力求忠於原文外,學者們亦非常留意文字的通暢,對較古僻、容易產生歧義和不符合現代表達習慣的字、詞、句都作出適當的修改。
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聯合聖經公會終於在二000年完成了新約初稿,並出版了《四福音書》和《羅馬書》試用本。期望在整本《和合本聖經修訂版》面世之前,能夠廣泛收集意見,務求使修訂工作做得最好,得蒙上帝的喜悅。
在二000年九月聯合聖經公會在香港再度召開會議,議決和合本修訂事工交由香港聖經公會全權統籌,並邀請周聯華牧師和駱維仁博士繼續參與這項修訂事工。至於舊約修訂工作,聯合聖經公會已經從香港、台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地聘請了兩位全職起草同工及六位具代表性的聖經學者擔任審閱工作。在二00三年四月中國基督教兩會亦正式來函表達支持和合本修訂事工。感謝讚美主,藉和合本修訂更能提高全球華人基督徒的合一與同心,為主作出美好的見證。
上帝啊,我心願「你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詩119:103, 105, 130)
保羅的信仰雖然強調「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二:8-9)但是,他同時重視信仰的具體性和外顯性表達,就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的行動。
正如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提及「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太七:21)又如約翰所言「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8)因此,上帝要求我們的信仰是表裡一致,內外相同的。
讓我們藉今天所思想的三段經文,扼要地看看如何能夠更新我們的言行。
1. 列王紀下廿三:1-8,21-25
經文帶出要將上帝的話語從我們的頭腦認知裡釋放出來, 透過剷除自己的惡行陋習,並且盡心盡性盡力地遵行上帝 每一個教訓,來更新我們的言行。遵行和實踐纔能使更新 的意志產生出力量。
2.路加福音六:1:11
經文帶出要將上帝的心意從我們的傳統、框架裡突破出來,透過 提高各人對人本身此時此刻身心靈所面臨的需要作出適切回應, 來更新我們的言行。願意回應的態度,就是更新的開始。
3.以弗所書五:1-14
經文帶出要將上帝聖潔的光輝從我們的生活每個環節裡照耀出來 ,透過我們憑愛心行事,靠謹慎言詞和多察驗主旨來更新我們的 言行。
最後,讓保羅對提摩太的提醒,同樣地提醒我們,就是「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